直读光谱仪作为一种高精度分析仪器,在材料分析领域应用广泛,其工作原理涵盖激发、分光、检测与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。
激发阶段
直读光谱仪以电弧或火花放电作为激发源。当样品置于激发台,在电极间施加高压产生电弧或火花,瞬间释放巨大能量,使样品表面局部区域温度急剧升高。高温促使样品中的原子获得足够能量,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,原子被激发至激发态。
分光阶段
激发态原子不稳定,会自发从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,同时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子,形成包含多种元素特征光谱的复合光。这些复合光经入射狭缝进入光学系统,光栅作为核心分光元件,将复合光按波长顺序色散成连续的光谱带。不同波长的光在空间上分离,形成按波长排列的光谱线。
检测阶段
分光后的光谱线通过出射狭缝,投射到对应的光电转换元件上,如光电倍增管。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,其电流强度与光信号强度成正比。每个元素对应特定波长的光谱线,光电转换元件能精确捕捉并转换这些光信号。
数据处理阶段
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控制系统,通过内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。软件根据预设的校准曲线和算法,将电信号强度转换为元素的浓度值,最终在显示器上直观呈现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。